——记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应用分会第四次会议
2016年12月17日上午,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应用分会主委们相聚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会议室,主要对分会日后工作进行了分工。
本次会议以薛巍教授对2016年分会工作的总结报告为开场白,各位主委在听取了汇报之后,对日后分工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以下意见:
(一) 张渊明副主委负责科普工作,利用科协的力量到社区给老年人及青少年免费科普,宣传正能量,并带动分会影响力。
(二) 邱小忠副主委负责学术工作与学生活动,利用手头的资源,将分会、重点实验室、院士、企业等糅合起来,聘请名老专家作报告,提升分会平台;并拟聘请中山大学工学院专家吴钧负责青年科学家的学术活动。
(三)陈晓明、付廷灵两位副主委负责产学研工作,将高校科研机构、医院、企业三方进展与需求相互对接,其中付主委兼负责落实场地、会议活动、推动产业化工作。
(四)林宏生副主委(王晶常委代)负责医疗口与材料口的对接工作,包括发展医生会员,了解医生临床需求,并利用医生的影响力,带动相关企业的加入;同时负责组织临床医生、企业及材料口对接的学术活动。
此外,与会主委们均认为,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应用分会的活动形式可多样化,结合领域优势和成员特长,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比如:
(一)两年一次大会,一年一次小会。大会为学术层面,邀请多名有影响力的专家与知名医生作与产业相关的报告,发动医生的参与,以此宣传分会,提升平台,会议的组织可通过商业运作;小会可采用学生活动形式,如举办学生基本技能竞赛、安全知识竞赛、教育培训、宣讲等与企业/商家有对接的活动,吸纳学生的参与,由主委副主委等做评委,利用学生平台为企业做宣传,按会议形式收费,并向学生口和参加单位争取经费支持。
(二)组织专家与企业家的定期交流,专家可介绍新研发材料及其特点,医生可提出临床中待解决的问题,将供给与需求结合,企业家为实现产业化提供建议,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三)不定期举办小型沙龙,交流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听取临床大夫的需求。
(四)科普之路。生物材料可以改变很多人类临床需求,本分会作为科协组织下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做好科普知识的普及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我们也可以借此提高分会影响力。
总言之,本分会作为学界、业界、商界的桥梁,重在提供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使团结在其周围的各界专家人才实现优势互补,带动分会良性循环,并最终实现利益共赢。